夏军:将琉璃设计革命进行到底
真正的品牌不是某个行业的品牌,而是社会的品牌。 ——夏军夏军:将琉璃设计革命进行到底第一次听说琉璃已经不记得是何年何月了,只知...
真正的品牌不是某个行业的品牌,而是社会的品牌。
——夏军
夏军:将琉璃设计革命进行到底
第一次听说琉璃已经不记得是何年何月了,只知道《西游记》中原是天庭卷帘大将的沙僧,因为失手打碎一只琉璃盏而被王母娘娘贬下天庭。在那时的我看来,琉璃是贵重之物,而且在它华美的外表下笼罩着一层不为人知的神秘。及至后来,各式琉璃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的黄金商圈陆续出现,琉璃也从最开始的神秘一点点走进了我的生活。我惊讶于琉璃那似玉非玉的晶莹剔透,更震撼于那绚烂夺目的异彩纷呈。“其实,每一件琉璃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故事的人才能创作出有故事的作品,不是吗?”默契在对话后两个人同时展露的微笑中达成。对话的一方正是我今天故事的主角——夏氏琉璃的创始人夏军。
白手起家 从迷茫到坚定
“其实最开始我并没有创业这个概念,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出去闯一闯。”同所有成功人士一样,年轻的夏军骨子里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于是,1991年,他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来到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那一年他19岁。当时深圳正处在发展最快的阶段,整座城市每天都在变化。但初来乍到的夏军却觉得有点不适应。“或许是深圳太年轻了,整个城市缺少一种文化氛围,很浮躁。在一座浮躁的城市中打拼,人常常会迷失自我,会找不到方向。”夏军说。于是在对文化热望的驱使下,夏军决定北上,到中国的文化之都——北京去发展。
在深圳抓一把泥沙,那是百年的渔家;在北京抓一把泥沙,那是千年的文化。偌大的北京城让夏军目不暇接,长城、故宫……历史悠久的北京在打开夏军视野的同时也让他与接下来位置奋斗半生的事业——琉璃初次相遇。
“我最开始在北京做的是建筑、安全器材之类的生意,偶尔会接触到一些水晶砂、树脂类别的产品。有一天当我意外走进琉璃工房专卖店时,我完全呆住了。”琉璃工房里的美轮美奂的产品完全震撼了夏军的心灵。他想象不到原来琉璃作品可以如此美,美得惊天动地,美得摄人心魄。他就像孩子见到心爱的玩具一般,一件产品、一件产品地仔细端详着,自此,他便迷上了琉璃,琢磨起了琉璃工艺。
对于那时的夏军来说,传统的琉璃工艺确实有点过于复杂。烧制琉璃火里来,水里去,一件作品常常需要几十道工序才能完成。有的作品单制作过程就要十到二十天,烧制的温度、火候把握都要十分准确,而且由于产品的不可回收性,一旦烧制失败,十数天的心血,几十道工序,无数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夏军永远忘不了1998年。那一年,在上海交大铸造系老师的帮助下,他开始在实验室中用普通的玻璃料尝试创作,可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让夏军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从事琉璃事业。放弃是无奈的、痛苦的,可是,却不得不放弃。
或许每个创业人士都经历过那样一个迷茫的阶段。究竟该做些什么?哪个方向才是正确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该如何拉进?夏军也无数次的问过自己。可最终给出的答案都是“琉璃”。暂时的放弃没有打消夏军心底对琉璃的热爱,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夏军再次与琉璃相遇,或许是因为曾经失去,所以才更加珍惜。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这一次夏军正式跨入了琉璃艺术殿堂的大门。随着夏氏琉璃品牌的创立,夏军越发坚定了自己与琉璃为伴的想法。“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谈到这里时,夏军的脸上流露出让人羡慕的满足感。
文化先行 将琉璃设计革命进行到底
“做琉璃一定要先做文化。”采访中,夏军不止一次的提起文化这个词。确实,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的琉璃工艺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悠悠几千年,虽说琉璃一直为皇室贵族所有,但它之于国人仍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在其中。唐朝诗人韦应物在其五绝《咏琉璃》中写道“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象筵看不见,堪将对玉人。”准确地传达出琉璃灿烂夺目的光彩,也为琉璃的文化涂上了浓重的一笔。
据夏军介绍:琉璃不论是创意、设计、烧制、乃至最后的投放市场,都与文化密不可分。抛开前文所说的五大名器之首不看,琉璃还是佛教“七宝”之一。在佛教看来琉璃是千年修行的境界化身,在所有经典中,都将“形神如琉璃”视为是佛家修养的最高境界。摆放或佩戴琉璃可得祛病、坚韧、灵感等三种福源。作为古代辟邪物品的首选,曾经的琉璃只能为王室贵族所用,寻常百姓望尘莫及。如今不同了,虽然时过境迁,但是民众丝毫没有降低对琉璃的喜爱,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琉璃也在越来越多地走进千家万户。
“从文化入手,将琉璃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实现琉璃作品艺术性、观赏性以及市场价值的高度统一是夏氏琉璃在激烈竞争中胜出的根本。”夏军说。在他看来,琉璃必须艺术化同时商品化。用他的话说:“艺术化是引导市场的前提,而商品化则是支持企业的根本。”定位于高端商务、外事礼品的琉璃产品忽视任何一方都不行。虽说雅俗共赏很难实现,但是琉璃企业必须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设计。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年近不惑的夏军依然在设计第一线上“冲锋陷阵”着,夏氏琉璃的多款作品都出自他的创意。当年胡锦涛主席赠给普京夫人的琉璃“反恐”也源于他的想法。在问及经营一个偌大的企业已属不易,还亲自抓设计团队会不会很累时,夏军说:“一件琉璃作品的灵魂来源于设计,作品能不能赢得市场的青睐,客户的目光,设计尤为关键。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轻易谈累这个字,毕竟,这份事业是自己的选择》。”可是,设计的灵感从哪里来呢?这成了我的另一个疑问。“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啊”夏军的回答有点轻描淡写的味道。在他看来,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无尽的自然风光拥有太多太多的魅力,可以让他无尽的挖掘。笔墨情趣恣意汪洋,天马行空灵思涌动。他打破了传统琉璃市场的“拿来主义”做法,抛开固有古玩仿制观念的苑囿,将自己对琉璃艺术的独到的理解灌入到作品当中,高温窑中烧制的不仅仅是一件件琉璃作品更是夏军对琉璃无穷的热情。夏军认为:“最雄心勃勃的作品都可以通过琉璃来实现,它传递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折射出别样的艺术光芒。”有同行笑称夏军掀起了琉璃艺术的革命,但是夏军认为这革命还远远不够。而他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场琉璃设计革命进行到底。
推荐阅读:河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