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智能预审系统」 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近年来,浦东坚持刀刃向内、自我加压,叫响“一网通办”。2018年,浦东线上327项区级涉企审批事项100%实现了“不见面审批”。从“先照后证”到“证照分离”,曾...
近年来,浦东坚持刀刃向内、自我加压,叫响“一网通办”。2018年,浦东线上327项区级涉企审批事项100%实现了“不见面审批”。从“先照后证”到“证照分离”,曾诞生在浦东的新词,现已在全国耳熟能详。但浦东改革不停顿,发力拿出更多首创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
“通办”正向“智能办”升级。在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在受理企业经营范围变更业务时,使用智能服务当场生成申报材料,并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审批系统对申报材料进行智能预审,整个过程仅用时10分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智能化服务水平,目标就是让群众和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浦东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主任蒋红军说。
「智能预审系统」让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办事企业是“AI+政务服务”最大的受益人。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石油分公司的行政主办周宇翔正在综合窗口办事,他要申请办理一桩经营范围变更业务。窗口工作人员询问其需求后,使用智能预审系统,当场生成所有需提交的申报材料,并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审批系统对这些材料进行智能预审。同时,系统自动反馈出审核通过、需要修正和需要补充的三大类材料。
以往办理这样的业务,企业需自行填报3份材料,共计51个要素。通过窗口智能服务,企业只需提供“变更后的经营范围”1个要素,即可自动生成申报材料,实现企业“零材料填报”。
目前【智能预审系统】已100%覆盖浦东涉企审批事项,并在 “窗口智能服务”(已覆盖内资企业登记25个事项)、企业专属网页等“一网通办”场景中应用。截至10月,“窗口智能服务”共服务企业1299家,收件一次通过率超过93%。
定制化解决方案正在向标准化产品转变
据了解,【智能预审系统】是大数据智能服务商思贤科技提供的方案。自2018年以来,思贤科技携手上海交大人工智能研究院为上海浦东行政服务中心提供【AI+智能预审】解决方案,实现对浦东1000多个企业审批事项的⾃动识别和审核判断,给出审核结果及建议。同时,针对相关政务审批事项,帮助办事人员一键生成办事所需的材料,有效减少其材料准备时间。
目前,思贤科技通过近2年对一网通办政务领域的技术沉淀、审批业务的逻辑共性研究,以及对长三角各行政服务中心的需求调研,将【AI+智能预审】解决方案进行了产品标准化,推出【智能预审系统】平台。并在准确率方面,常用解析字段达到99%,非常用字段准确率达到90%。对于行政服务中心常用事项,该平台产品支持客户在短周期内快速投入上线,得以节省大量人力和时间。
据思贤科技创始人、CEO姜华介绍,现阶段思贤科技已与上海、浙江、安徽、江苏等多地达成了合作。此外,思贤科技还推出了“ AI鸿鹄计划”。通过招募AI代理合伙人、AI区域合伙人、AI战略合伙人建立思贤科技的合作生态。在之后的规划中,思贤科技计划为 “ AI鸿鹄计划”的合伙人提供商务、培训、服务上的支持,希望让更多合作伙伴受益。
推荐阅读:沈阳都市网